10種常見繪畫構圖與12種構圖基本原理︱《構圖的藝術》閱讀筆記(上)

構圖心智圖

關於構圖

  • 跳脫船隻、花朵、馬匹等實物物件,從光影、明暗、色彩、形狀的角度來考慮所要繪畫的對象
  • 思考物體形狀在畫面上的排列,以及畫面上的視覺律動

基本繪畫步驟:  

  1. 定義畫面邊界(四條):定義最基本的視覺感受並界定繪畫範圍。
  2. 繪製畫面架構(鷹架)
  3. 繪製畫面抽象大形:繪畫的基本組成。圖形之間的關係(形狀級別安排)是畫作成功與否的關鍵。
  4. 繪製繪畫的主要對象:樹木、人物、河流等。
  5. 繪製畫面細節

🔸缺乏經驗的畫家通常專注在步驟4&5,導致畫作缺乏構思(架構)

🔸構建一幅畫作=仔細觀察物件並連繫步驟1~3。

🔸堅持練習”一天一幅構圖”,你的創作將以構思為主,構圖才不會被繪畫主題束縛。

CH1 畫面的架構

  • 架構支撐起畫面中的眾多物件。
  • 畫面的架構基於畫面各部份的比例關係。

四條最重要的構圖線:畫布的四條邊界

畫面中的物件要轉化成和矩形(畫布)緊密連繫、相互作用的圖形,圖形的排列組合會影響觀眾的視線進入矩形(畫布)。也就是說,要處理好正負形之間的關係與排列組合。

🔸畫布常見比例:1:1、1:2、2:3、3:4、4:5、5:6

十種常見畫面架構

  • 不需要教條化地使用畫面架構,一個畫面中可同時使用兩種畫面結構。
  • 使用架構的關鍵點,是要創造一個畫面結構來確定構圖上的體塊都安排到位,能吸引視線進入畫面。
  • 畫面架構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是由你前畫面的大形所確定的。 
  1. S字形
    • 常見於風景畫
    • 可弱化部分結構,避免視線被引導至畫面外。
    • 即便S形超出畫面邊界,也要確保視線不會被引導到畫面外。
  2. L字形
    • 畫面的視覺中心(焦點)在L字形交叉點的其中一條邊上或附近
    • L的兩條邊越往畫面邊緣延伸,越不引人注意

  3. 對角斜線形 
    • 要慎重使用,因為斜線會聚集更多動感,特別是由左上到左下,因為對角線是矩形畫面中動感最強烈的
    • 斜線架構兩端可弱化些,或用垂直/水平線打破動感

  4. 三角形形
    • 透視線可構成三角形
    • 大多時候,視覺中心會在三角形的一角
    • 動感太強烈的話,視線會被引到視覺中心外,甚至是畫面外

  5. 放射線條形
    • 常見於一點透視的圖中
    • 此架構的問題:注意力都集中在消失點,無暇關注畫面其他地方(但消失點通常會被山、牆、房子等遮擋)
    • 放射線條引領視線入畫;稀疏線條將注意力從消失點引開

  6. 支點型
    • 繪畫重點在於處理平衡(大小、明暗、冷暖、簡繁)
    • 將主要畫面體塊做到互相平衡,特別是大小對比(動感的平衡)
    • 兩種體塊尺寸太接近會形成靜態的平衡,但會少一些吸引力

  7. O字形(畫框構圖):分兩種架構
    • 將”O”作為視覺中心區域的框框。若不想讓視線太快移到視覺中心,可做一個視覺陷阱將視線困在其中。
    • 視線被引領到畫面周圍,而視覺中心在O字形的某個點上。結構上的動感讓視線在畫面不同部分游移

  8. 畫像形
    • 視覺中心落在繪畫物件上。例:人像的焦點在臉

  9. 水平線和垂直線
    • 通常能架起畫面的視覺中心

  10. 十字型
    • 水平線和垂直線的不同運用。
    • 有諸多形式,用來幫助考慮抽象體塊和畫面可以如何相互作用。焦點不一定但通常落在十字內。

十二種構圖的基本原理

  1. 剪裁畫面來製造戲劇衝突

  2. 找出明暗變化的體塊
    • 創造吸引人構圖最早、最重要的一步
    • 簡化並瞇眼觀察大體塊,避免被細節分散注意力


  3. 用節奏來分割畫面
    • 畫面中的事物若在畫面中間停止/成簡潔的一排/大小一致,要停下來調整物件安排,以呈現節奏感和多樣化

  4. 讓體塊持有吸引力
    • 將所有物體都當成單個形體去塑造,找到特定角度和大小關係。(CSI抓型&大小比例關係)
    • 事物都有其特定變化(規律)。(練習:拆解物體零件並重組)

  5. 避免畫面的邊界分散注意力
    • 物體若正好在畫面邊界上,視線會容易被吸引並跳脫出畫面

  6. 用部分交疊來增加畫面景深
    • 使某物體在另一物體之後,空間會明顯向後退
    • 物體部分交疊後,其中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所產生的投影,能使物體輪廓清晰

  7. 注意畫面角落
    • 由內向角落增加對比度:將視線引導到角落,具有對角線的動感
    • 由角落向內增加對比度:將視線引進畫面

  8. 創造一個入口
    • 將視線引入畫面。
    • 入口不需做得很明顯。

  9. 組織畫面上的體塊
    • 簡化資訊,製造重點、戲劇衝突和方向感

  10. 用漸變來合理安排畫面體塊
    • 用來處理畫面平衡和複雜的畫面體塊的視覺動感
    • 漸變將視線由黑暗處引導至明亮處

  11. 使用直線
    • 曲線=改變方向的直線。ex.用直線畫彎曲的道路,暗示道路的結構變化和地面的起伏
    • 省略物體輪廓細微的起伏,將其概括成直線,使畫面更有圖形感,並可避免物體看起來軟趴趴。

  12. 思考前景、中景、遠景
    • 三種製造景深的方法:
      1. 直線透視:物體會向著消失點傾斜變形的透視變化。
      2. 空氣透視:遠處物體退很遠時顏色會偏藍和減淡
      3. 基於物體的前後交疊
    • 中景顏色強度較強;前景作為中景的引導,與遠景互相作用建構出一個空間來畫中景
    • 並非所影畫作都具有前景、中景、遠景
    • 有效運用前景、中景、遠景,可製造出向畫面深處進入的視覺動感

強化輪廓的速寫

  • 掌握邊緣的繪製能提升繪畫技巧
  • 按照架構所引導的視線及希望觀眾注意的元素,來處理邊緣
  • 線稿
    • 線越粗、實、深、飽和度高,輪廓就越強,越能吸引視線
    • 線越細、虛、淺、飽和度低,輪廓就越弱,越不能吸引視線
  • 彩稿
    • 色塊之間,色相/明度/飽和度差異越大,輪廓就越銳利,越能吸引視線。


安排色塊、色彩的影響、引導視線︱《構圖的藝術》閱讀筆記(下)